趋势网(微博|微信)讯:今天网友热议的网络热点是女子被误诊绝症服药3个月 医院回应、成都女子被误诊绝症服药3月……趋势君整理报道如下:
女子被误诊绝症服药3个月 医院回应
2025年8月18日,成都市民翟先生向媒体反映,其58岁的母亲翟女士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时,因医院操作失误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服用相关药物近3个月,直至复查才发现真相。目前,医院已承认流程漏洞,承诺改进并持续与家属协商赔偿事宜,当地卫健委也已介入调查。
误诊始末:一场因CT图像错录引发的绝症乌龙
今年2月,翟女士因肩部摔伤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术前需进行胸部CT检查。然而,检查过程中,另一名患者误入扫描间并完成检查,医师发现错误后虽为该患者重新检查,但未彻底清除翟女士账号下的错误影像。最终,翟女士的CT报告显示“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待排”,进一步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一种中位生存期仅2至4年的慢性绝症。
翟女士术后遵医嘱服用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近3个月,期间全家陷入悲痛。直至6月17日复查时,医生对比影像发现异常:2月28日的CT图像与翟女士本人情况不匹配,最终确认该影像实为另一名患者所有。翟先生表示,母亲半年前体检肺部无异常,且病情发展速度与该疾病特征不符,但因信任医院诊断,全家未提出质疑。
医院回应:流程漏洞致误诊,已完善核对机制
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事件系因CT检查室核对机制存在漏洞导致。事发时,医师虽发现患者误入并重新检查,但系统未能自动覆盖错误影像,导致翟女士账号下保留了两份CT报告。复查发现问题后,医院立即联系翟女士进行身体评估,结果显示其身体状况无明显异常,另一名患者也未因误检耽误治疗。
医院方面承认,此次误诊本可通过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或清空错误报告后重新检查避免,目前已采取改进措施,包括完善检查流程、强化影像上传审核机制等,以杜绝类似事件。同时,医院正与家属协商赔偿方案,但双方尚未就具体金额达成一致。
家属诉求:精神损害与健康风险需合理赔偿
翟先生表示,数月来全家因误诊承受巨大精神压力,且母亲长期服用尼达尼布可能带来潜在健康风险,如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尽管医院已致歉并承诺改进,但家属认为赔偿方案需涵盖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项目,并要求医院提供长期健康监测。
目前,翟先生已通过四川省12345热线投诉,并保留病历、检查报告等证据。他担忧,若协商无果,可能需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或法律途径维权。
卫健委介入:调查程序已启动
8月19日,四川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已接到相关投诉并启动调查程序,将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核查医院责任,督促双方依法依规解决纠纷。法律专家指出,若医院过错与患者损害存在因果关系,需承担包括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若构成伤残)等在内的赔偿责任,精神损害抚慰金亦可能获支持。






哥哥以妹妹已出嫁为由独吞80万遗产
上海一主理人新店开业当天即闭店
妈妈意外去世孩子疑和遗体呆了几天
钉钉被曝CEO凌晨巡查工位
男子与儿认亲2年后又一儿子找来
网友评论:
□ 别的病还能忽悠治好了,肺部纤维化不可逆。
□ 如果是大病最好去两个及以上不同的大医院检查,一次就确认有点草率了。
□ 是人都可能出错,不掩盖事实真相,知错认错,正确处理就好了。
□ 那是不是说明真正有问题的那个患者,他的ct影像也没录入到自己名下,这样不会耽误治疗吗?
□ 没病被误诊为有重症,吓都要吓出病来,何况还是三个月每一天的精神折磨。
□ 就怕医院回复,这药对身体无害,因为本身就没有药效。